计算广告系列:计算广告的前世今生

04 Sep 2017

大家都知道,在网络时代, 每一个网页或者应用上面都会有有广告区域。相较于传统的电视广告,纸质媒体广告,由于网页以及应用程序能够更加便捷的分析统计用户的爱好,也就出现了针对特定用户的广告,不仅仅是依赖于广撒网薄受利传统的广告。针对于制定用户的广告能够显著节省广告主的预算。并且,因为广告内容也是和网民的喜好相关的,所以网民也能接受这种广告。在免费时代,广告作为互联网公司营收的第一大支柱,支撑了无数互联网公司的发展。为了优化广告主的预算,让广告预算花到刀刃上,无数互联网公司和学者研究怎么投放广告。也就诞生了计算广告这门学问。

但是,不见得每个每个互联网用户都能理解广告这门学问,本系列文章旨在向大家介绍计算广告的一些关键概念和技术。

在此之前,我们先来看看传统的广告形式。传统广告形式主要有电视广播广告,纸质媒体广告,户外广告等。

这些传统的广告形式,对顾客的定位能力比较差。唯一能够用作推测客户的就是媒体内容。比如在财经节目前面的某一个广告位往往和财经相关。 杂志《电脑报》里面的广告大都和软硬件相关。相较于传统的广告形式,计算广告能够获得更多的目标客户标签,比如客户的喜好,客户的年龄段,客户的经济情况。由于这些精准的客户标签,计算广告往往能够更精确地定位潜在客户。

在互联网广告发展的早期,网页里面的广告和杂志里面的广告差不多, 广告主按照合约付费购买广告位,然后上面的广告也就展示在广大网民的显示界面上了。 然后互联网公司逐渐发现,如果只把广告只投放到潜在顾客前, 这样广告主页高兴,并且能够投放广告的广告主也多了,显著的增加了互联网公司的营收。买卖双方都有利。互联网公司对广告主有广告投放量的保证,在投放量未达到广告主要求的时候,需要对广告主有一定的赔偿。这种模式称为担保式投放。

随着合约广告的发展, 互联网公司发现,广告主的受众定向越来越细,在细粒度的定向下,越来越难做流量的估计。 很难满足多个合约的投放任务。此时聪明的互联网人发展出了对广告主不在保证投放量。进而发展出了伟大的竞价广告模式。也就是哪个广告主给的单位广告位钱多,哪个广告主就有机会把自家的广告投放到互联网公司的。

实际上,竞价广告来源于搜索引擎巨头Google。Google的右侧的搜索广告正是竞价广告的鼻祖。

随着竞价广告模式的发展,后来又出现了广告网络的形态,国内代表产品”百度联盟“。 广告网络的出现,把中小网站也纳入了广告平台,整个生态中, 有盟主(往往是互联网巨头), 小弟(中小网站主), 以及广告主(金主),还有被享受免费互联网的广告受众。好不热闹。

发展目前,又出现了类似于股票市场的广告交易平台,在这种模式中,DSP(需求方平台),代表广告主利益。 这种模式也被称为程序化交易。
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